黑川真一个子不高,头发花白,带着日本人特有的礼貌和谦逊,他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手中接过了中科院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的证书。
黑川真一是国际知名的加速器专家。但让人们记住这个日本人的,不仅是他头上各种各样的光环,还有他与中国浓得化不开的缘分。
我的中国心
黑川真一出生在中国的齐齐哈尔。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黑川真一对中国和中华文化一直抱有深厚的感情。
“我与黑川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1990年的第四次中日粒子加速器会议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张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时他在会上报告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运行情况和提亮计划后,黑川真一迎上来,热情地祝贺BEPC的成功,并表示希望加强日本高能物理实验室(KEK)和高能所的合作。
会后,与会者去参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时,路过卢沟桥。听到张闯的介绍,黑川真一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我们应该记住这段历史,中日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当时我就感觉,黑川不仅学术水平高,还是一位正直、友好的科学家。”随着时间推移和双方合作的加强,张闯的这种感受就更深了,“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对中华文化特别爱好,溢于言表并见诸行动。”
大力推动中日合作
从1988年开始,黑川真一先后50多次访问中国,积极推进日本加速器界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应用物理所、近代物理所等单位的合作。他担任BEPC重大改造工程加速器顾问委员会委员,对项目的设计、研究、建设和调试提供了诸多建议。
此外,他还大力推动日本学术振兴会与中科院签订加速器相关领域的大学群合作协议。12年来,双方各约有10个科研院所展开了合作,包括800余人次的科研互访、数十次双边会议,并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研究论文。
“在粒子加速器领域,日本是后来者,并从欧美国家那里得到过许多帮助。”黑川真一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日两国刚开始合作时,中国也刚刚起步。日本理应像前辈一样,与中国相互学习,一起提高加速器研究水平。”
在BEPCⅡ工程期间,黑川真一将日本的超导高频腔技术介绍到了中国。此举引起日本一家企业的质疑。企业负责人问他:“你为何要将这么好的技术转移到中国去?”
黑川真一反问:“为什么不呢?科技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更何况中国发展起来后,对整个世界加速器水平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的确是这样。近年来,中国加速器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已追上欧美发达国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而中国也没有忘记日本的帮助,慷慨地将定时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相关技术分享给日本。
“黑川真一对高能所加速器相关学科,乃至中科院基于粒子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我想这也是中科院把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他的原因。”张闯说。
粒子加速器“分久必合”
长期以来,粒子加速器界三分天下。世界上有3个大型粒子加速器会议,历史最长的是北美洲粒子加速器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此外还有欧洲粒子加速器会议和亚洲粒子加速器会议。
但黑川认为,各自为政的做法不利于学科发展。2007年,在第四次亚洲粒子加速器会议期间,亚、欧、美三方代表就是否要把三大会议合并在一起,产生了激烈争论。
谈判陷入僵局时,黑川真一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分久必合’,现在是我们联合在一起的时候了。”
在他的坚持下,美方代表终于松口,同意回去协商合并事宜。后来,张闯接替黑川担任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继续为促成此事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2010年,第一届国际粒子加速器会议成功在日本京都召开,全世界的粒子加速器学家走到了一起。
2011年,黑川真一被授予粒子加速器领域的最高奖项——诺尔夫·维德奥奖,以奖励“他在若干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中杰出的领导。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他推动并扩展了世界范围的科学交流,架起了日本与亚洲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理解与合作的坚实桥梁”。
而对未来,黑川真一也充满了信心:“中日两国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我们应以加速器为起点,将两国的合作推广到更广泛领域。”
http://www.ihep.cas.cn/xwdt/cmsm/201201/t20120120_343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