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活动
【人民日报】子午工程团队创新文化建设纪实(120413)
时间 : 2012-04-13     

最广阔的地域跨度,最多类型的观测设备,最复杂的技术要求,最全面的物理参数,子午工程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独树一帜。

这个世界上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空间环境综合监测子午链,沿东经120度子午线,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沿北纬30度纬度线,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西至拉萨,形成了15个监测台站组成的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网络——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

 

知难而进建设三大系统

子午工程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等7个部委共同参与,所属12家单位共同建设,国家总投资1.67亿元。

它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启动并建成的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12家单位的调度与管理错综复杂;95台仪器设备分成23大门类,大到外罩直径近50米的非相干散射雷达,小至体积超不过一个普通的家用路由器;15个野外台站,有的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个别的则必须从“垦荒”开始,一砖一瓦都要自己修建;各个设备运行后,汇集到总体技术组的数据格式各异,五花八门……

虽然困难遍地,但“子午人”没有知难而退。3个月时间调研后拿出的厚达60多页的《子午工程实施及管理计划》让整个子午工程团队有了统一的“语言”。工程建设团队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将子午工程空间环境监测系统、数据与通信系统、研究与预报系统三大系统悉数建成。

 

空间科学家迎来圆梦机会

中国空间科学家终于等来了圆梦的机会。在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的无缝隙协同下,部分自研设备的性能位居国际先进行列,不同类别的高质量观测数据相互配合,也使得子午工程地基观测的综合性达到了独一无二的全球领先水平。

子午工程为中国空间科学在中国境内搭起了一座长约3000公里,高达几百公里的空间“长城”,天高眼阔,科学家可将地球表面、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一次性“尽收眼底”。

在子午工程建设过程中,科研人员就顺利开展了数据应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学成果。2011年3月,子午工程无线电设备成功监测到日本大地震后的电离层扰动效应;8月,观测到自2007年以来最强烈的磁暴事件;9月至11月,子午工程探测数据开展的空间天气预报、现报或警报工作,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成功发射也提供了大量自主观测数据。

 

汗水与奉献串起“精神链”

“子午人”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谈“设备比人金贵”。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观测台站,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电离层监测设备也要照开不误,野外观测人员就在没有暖气的小屋里坚持操作;在最南端的海南,技术人员在夏天最热的月份进山开荒,两条凳子就是一张床,一包方便面就是一顿饭……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为了子午工程,“子午人”放弃了自己的假期、错过了孩子的降生、无暇顾及孩子的上学……然而,所有的辛苦、委屈,在科学数据闪耀于屏幕那一刻,全部释然。

作为国际上南北跨度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监测链,子午工程不仅引来了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也帮助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国际同行的由衷尊重。子午工程被国际同行称为是一个“雄心勃勃、影响深远、令人震撼”的大科学项目,也被国际权威科学家评价为:“未来空间天气领域的进展将更加依赖于全世界科学家的集体努力,而中国的子午工程将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它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毫无疑问,子午工程将激励中国科学家进入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2年04月13日 02 版)

 

http://www.cas.cn/xw/cmsm/201204/t20120413_35550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