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决议——将利用光钟实现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计划在2026年第28届CGPM大会上提出关于“秒”的重新定义的建议,并在2030年第29届CGPM大会做出最终决定。国家授时中心担负着“北京时间”的产生和发播任务。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在常宏研究员带领下,2008年起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锶光钟研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超越Dick极限的双激发谱锶光钟多项技术(APL,2020、2021、2022);弗洛凯准粒子干涉(PRL,2021)和浅光晶格钟跃迁窄谱(PRL,2022)先后被推荐为2021和2022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候选成果;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研制的国际首台空间光钟于2022年10月搭载“梦天”实验舱入驻我国空间站。
国家授时中心后续将推进锶光钟参与TAI守时研究,实现光钟在国家标准时间的应用,确保我国时间基准独立自主,并在“秒”定义变更中争取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