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国际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研制成功    

    2025-06-13

    2025年6月7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通过各项指标测试,顺利完成验收。作为国际首支成功研制的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速调管创新研究基础上实现又一次重大突破。

    2025年6月7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直线加速器首支紧凑型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通过各项指标测试,顺利完成验收。作为国际首支成功研制的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速调管创新研究基础上实现又一次重大突破。P波段大功率速调管是CSNS直线加速器射...

    高精度新跨越:我国光晶格钟研制迈向世界领先行列

    2025-06-06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常宏研究员带领的锶光钟团队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常宏研究员带领的锶光钟团队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团队成功研制出频率稳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均优于2×10-18的锶光晶格钟,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光晶格钟领域的研制已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此次研发出的锶光晶格钟完全满足了 2022 年第二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的关于...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用户开辟了不对称电酶催化新赛道

    2025-05-30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南京大学黄小强教授团队,在不对称电酶催化领域取得新突破:融合二茂铁甲醇介导的阳极氧化和ThDP依赖酶催化,解锁了一例非天然的电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氧化新体系。为了阐明电化学驱动下ThDP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机制及其立体选择性的来源,团队依托SHMFF所属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揭示了其电子转移过程,研究成果以“Electricity-driven enzymatic dynamic kinetic oxida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南京大学黄小强教授团队,在不对称电酶催化领域取得新突破:融合二茂铁甲醇介导的阳极氧化和ThDP依赖酶催化,解锁了一例非天然的电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氧化新体系。为了阐明电化学驱动下ThDP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机制及其立体选择性的来源,团队依托SHMFF所属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

    蛋白质设施用户在电解水催化剂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5-23

    蛋白质设施用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雅研究员团队创新性的提出了多酸接枝固定水氧化活性位点设计方法,首次制备出了高效多酸接枝的单层钴铁氢氧化物超结构水氧化催化剂。

    电催化水氧化作为核心电极反应,是一个能耗高且动力学缓慢的复杂过程,因此需要高效的催化剂降低反应能垒。目前已知的过渡金属基碱性水氧化催化剂虽然活性较好,但在强氧化、大电流的水氧化催化过程中,金属活性位点会因为过度氧化而发生结构畸变,继而引发活性相溶解、脱落。因此,瞄准电解水能源转换技术应用水平,设...

    用户成果| BL17B1用户在晶体海绵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5-05-12

    研究成果以Supramolecular docking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alkyl-bearing molecules为题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都含有柔性烷基链。这些分子由长长的碳链组成,它们通常非常柔性。对于这类样品,传统的晶体海绵法可以将它们络合进入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孔道中,然后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结构测定。然而,传统的晶体海绵样品制备过程繁琐,对目标分子缺乏选择性识别能力,解析精度存在一定问题。长烷基链...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首台“C波段球形脉冲压缩器”取得突破进展

    2025-04-30

    2025年4月21-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韦业龙团队自主研制的C波段球形脉冲压缩器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高功率测试,达到了国内C波段球形脉冲压缩器的最高测试功率水平。直线加速器中行波加速管的填充时间通常是几百ns,而速调管产生的微波脉冲长达几个μs,其中只有几百ns用于加速电子,造成微波脉冲利用...

    开启精准时间测量新征程——国家授时中心首次实现空间站碱土金属激光冷却

    2025-04-3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中国空间站上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首次成功实现空间碱土金属原子的激光冷却,为高精度空间光学钟的研制提供了坚实基础。近日,该研究成果以Express letter在线发表在物理学TOP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在宇宙探索的征程中,精准的时间测量至关重要。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中国空间站上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首次成功实现空间碱土金属原子的激光冷却,为高精度空间光学钟的研制提供了坚实基础。近日,该研究成果以Express letter在线发表在物理学TOP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作为主...

    武汉病毒所合作首次阐明猴痘病毒核心蛋白酶底物识别机制并开展高效抗猴痘病毒化合物的发现研究

    2025-04-28

    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猴痘病毒核心蛋白酶(Core protease ,CorePro)三维结构,揭示了核心蛋白酶底物识别与催化的分子机制,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发现了具有高效酶抑制活性和广谱抗正痘病毒活性(猴痘病毒、痘苗病毒)的先导化合物,并阐明其微观作用机制。该系统性工作证实了正痘病毒的核心蛋白酶是一个全新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标,为靶向核心蛋白酶开发广谱高效抗正痘病毒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结构基础和良好的先导化合物。

    2025年4月2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张磊砢研究员与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的题为“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mechanism of the monkeypox protease ,Core...

    铌酸锂光学超表面:非手性结构双折射诱导手性共振模式

    2025-04-11

    研究团队基于多组分气体协同刻蚀技术,设计并加工出基于铌酸锂纳米孔结构的非线性超透镜,实现了将近红外光束频率上转换到紫外波段同时聚焦的功能。近期,他们发现了铌酸锂双折射导致的新现象,即由非手性结构产生手性光学响应。

    近年来,铌酸锂单晶薄膜制备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铌酸锂晶体在光学超表面等微纳光学器件中的重要应用。但是,铌酸锂晶体的高硬度和化学性质不活泼等特性给微纳加工带来巨大挑战;另外,常规的光学超表面制备材料多局限于各向同性材料,而各向异性铌酸锂晶体的双折射特性尚未在光学超表面领域实现系统性探索。中国科学...

    科学家利用大连相干光源揭示克里奇中间体在大气中降解全氟异丁腈的关键作用

    2025-04-09

    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姜淏天和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谢朝璐。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等项目的资助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董文锐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实验团队,联合理论研究合作者贵州民族大学龙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onald G. Truhlar教授,在克里奇(Criegee)中间体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全氟异丁腈((CF3)2CFCN)在大气中主要通过与克里奇中间体反应途径被消耗,而非羟基自由基...

    EAST亿度千秒入选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

    2025-03-27

    3月27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EAST成果再次入选中关村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本次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会上十项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发布,其中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十大重大科技成果之一。这是继去年403秒可重复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入选,连续第二年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EAST装置被称为...

    寰海洋模式团队成果“跨异构超算全球公里级气候海洋模拟”入选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3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大气所海洋模式科研团队(刘海龙、林鹏飞、郑伟鹏等)联合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完成的科研成果 “跨异构超算的全球公里级气候海洋模拟:LICOMK++性能可移植与科学试验双突破”成功入选。该成果围绕全球公里级海洋气候模拟,攻克...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2025-03-21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建成的国际首个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设施,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为全球空间天气研究贡献出中国方案。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建成的国际首个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综合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设施,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为全球空间天气研究贡献出中...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

    2025-02-26

    2025年2月26日,“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以下简称“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的用户装置。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按指标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

    2月26日,“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以下简称“装置”)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同时具备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综合实验能力的用户装置。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按指标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物态调控是物理学...

    拼出来了!决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全环贯通

    2024-07-01

    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向储存环全环闭合安装发起了“总攻”。历经近7个月的奋战,2024年7月1日,HEPS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向储存环全环闭合安装发起了“总攻”。历经近7个月的奋战,2024年7月1日,HEPS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HEPS储存环束流轨道周长约1360.4m,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光源加速器、国...